发布:2025-05-27 10:30 | 来源:本站 | 浏览:65次
走在小区里,常能看到腿脚缓慢的老人。对他们来说,一个不起眼的滑倒、绊倒,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 压缩性骨折。很多人对这个词感到陌生,其实它就像给骨骼 “按下了压缩键”,危险又常见。
一、什么是压缩性骨折?
人体的脊柱就像一座由一块块 “积木”(椎体)堆叠而成的高塔,这些 “积木” 中间充满骨质和骨髓,既坚硬又有一定弹性。当老人摔倒,尤其是臀部或背部着地时,巨大的冲击力会像有人用力挤压 “积木” 一样,让椎体承受不住压力而变形,原本饱满的椎体被压扁,这就是压缩性骨折。如果把椎体比作一个蓬松的海绵蛋糕,压缩性骨折就像是蛋糕被用力压瘪,高度变低,结构受损。
二、为什么老人容易中招?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骨骼就像被岁月 “偷” 走了 “钙” 和 “韧性”。一方面,骨质疏松悄悄发生,骨骼中的钙大量流失,骨质变得疏松多孔,就像被虫子蛀空的树干,强度大大下降;另一方面,肌肉力量减弱,关节灵活性变差,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大不如前,走路不稳、容易摔倒。这两个因素叠加,使得老人一旦摔倒,即使是轻微的碰撞,也极易引发压缩性骨折,其中腰椎和胸椎是最常 “受伤” 的部位。
三、骨折后会有哪些表现?
有些老人摔倒后,觉得只是摔疼了,休息一下就好,结果耽误了治疗。其实,压缩性骨折发生后,身体会发出明显的 “求救信号”。最典型的就是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尤其是在翻身、坐起、站立或咳嗽时,疼痛会加剧;有些老人会发现自己的身高变矮了,甚至出现驼背,这是因为椎体被压缩,脊柱的形态发生了改变;还有些老人会感到腰部或胸背部活动受限,无法像以前一样自由弯曲、伸展身体。如果老人摔倒后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尽快就医。
四、如何发现骨折?
去医院后,医生通常会先详细询问受伤的经过和症状,然后安排影像学检查。X 光是最常用的初步检查手段,它能清晰显示椎体是否有明显的压缩变形,但对于一些轻微的骨折,可能 “看” 不清楚。这时,医生会建议做 CT 或核磁共振(MRI)检查,CT 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骨折的细节,而 MRI 则能更敏感地发现骨折部位的水肿和软组织损伤情况,就像给骨骼做一个 “全方位体检”,帮助医生准确判断骨折的程度和类型。
五、怎样预防和紧急处理?
预防压缩性骨折,要从生活细节入手。首先,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 D,多吃牛奶、豆制品、鱼虾等富含钙的食物,每天晒 15 - 20 分钟太阳,促进钙的吸收;其次,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此外,改善居家环境,在浴室、卫生间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防滑,减少摔倒风险。
如果老人不慎摔倒,千万不要盲目搀扶!先观察老人的意识和受伤情况,如果怀疑有脊柱骨折,应立即拨打 120,让专业医护人员用担架平稳搬运,避免不当移动造成二次损伤。
了解压缩性骨折的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保护家中老人。关爱老人骨骼健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 10 (5): 413 - 443.
[2] 王岩,卢世璧。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 12 版)[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订阅号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