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5-06-20 10:22 | 来源:本站 | 浏览:45次
脊柱,作为人体的 “顶梁柱”,支撑着身体重量、保护神经中枢,还赋予我们灵活的运动能力。然而,长期伏案工作、不良体态、运动损伤等因素,正让越来越多人遭受脊柱疾病困扰。
了解这些知识,是守护脊柱健康的第一步
Part.01 脊柱疾病从何而来?
①姿势 “杀手”:低头刷手机、弯腰驼背办公、瘫坐沙发等习惯,会打破脊柱的自然生理曲度,导致椎间盘压力不均,加速退变。
②年龄与劳损: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水分流失、弹性下降;重体力劳动或长期重复动作,也会加速脊柱磨损。
③外伤与疾病:车祸、运动扭伤等外伤,或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等病症,均可能引发脊柱病变。
Part.02 这些信号,是脊柱在 “呼救”
颈肩腰背痛:久坐后酸痛加剧,休息难以缓解。
肢体麻木无力:手臂、腿部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可能是神经受压的表现。
活动受限:颈部转动困难、腰部僵直,甚至影响正常行走。
体态异常:高低肩、驼背、骨盆前倾等外观变化,提示脊柱力学失衡。
Part.03 科学防护,让脊柱 “减负”
姿势管理:保持 “三个直角”—— 膝盖、髋关节、肘关节呈直角,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弯腰;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桌椅和枕头。
适度运动:游泳、小燕飞、平板支撑等运动,能增强腰背肌肉力量,维持脊柱稳定性;避免剧烈扭转或负重运动。
定期检查:从事高危职业、长期伏案工作者,建议每年进行脊柱 X 光或 CT 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Part.04 及时干预,专业治疗是关键
若出现持续性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阶梯化治疗:
保守治疗:药物镇痛、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康复训练。
手术治疗:针对严重神经压迫或脊柱结构破坏,可通过微创手术或开放手术解除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
脊柱健康关乎生活质量,从日常细节入手,重视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如有疑问,可随时咨询专业医生,为您的 “生命支柱” 保驾护航!
订阅号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