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83233333

首页

医院概况

患者服务

科室设置

专家团队

护理园地

新闻中心

党建文化

专题专栏

您的位置:首页 > 患者服务 > 健康科普 >

伸肌腱!诊断,治疗,康复!

发布:2025-06-19 16:53 | 来源:本站 | 浏览:44次

  伸肌腱腱是手部肌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支配手指、腕部及前臂的伸展运动,在完成各种手部动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其解剖结构与生理作用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解剖结构与分布


  伸肌腱起于前臂背侧肌群(如桡侧腕长伸肌、指伸肌等),通过腕背侧韧带形成的纤维骨性管道(伸肌支持带),分别止于手指背侧的指骨基底或关节囊。其特点包括:


 

  · 多束分布:手指伸肌腱分为中央束(主导近节指骨伸展)和两侧束(主导中、远节指骨伸展),共同完成精细伸展动作。

  · 腱周组织:表面覆盖腱膜及滑膜鞘,减少摩擦并提供血供,确保滑动功能。


  伸肌腱分区



  verdan分区法则


  VIII区,前臂区:肌腱间有较多的疏松结缔组织,修复后轻度粘连。此区拇长展、拇短伸肌腱跨越桡侧腕长、短伸肌和长伸肌腱,多根肌腱断裂时要注意肌腱的走行与排列,不可错接。

  VII区,腕背区:伸指肌腱唯一有腱鞘的区域,损伤后易回缩,修复后易发生肌腱粘连,术中常需切除相应部分伸肌支持带。

  VI区,掌骨区:此区食指、小指各有两条肌腱,单独一条肌腱断裂掌指关节可以正常活动;需特别注意,由于腱间联合的存在,肌腱断裂后掌指关节仍可保留部分伸直功能。

  V区,掌指关节区:此区肌腱活动范围大,约5~8mm,此区断裂掌指关节不能伸直,但由于蚓状肌和骨间肌的作用,指间关节仍可伸直。

  IV区,近节指骨区:此区伸指肌腱形成宽阔的指背腱膜(尚有骨间肌、蚓状肌加入),可以在指骨背面自由滑动,此区断裂由于指背腱膜的回缩,被动牵拉近节指骨,导致指间关节过伸。

  III区,近侧指间关节区:此区包括中间束及两侧束,中间束止于中节指骨基底部,两外侧束经关节背外侧走向远侧并逐渐靠拢,此区断裂表现为近侧指间关节屈曲;不能主动伸直;如果两侧束保留完整,可出现远侧指间关节伸直,近侧指间关节屈曲即所谓“钮孔畸形”。

  II区,中节指骨区:包括两侧束,在此区逐渐合并成一束,两束之间有横向纤维相连,形成三角韧带。此区断裂亦表现为“槌状指”。

  I区,远侧指间关节区:两侧束汇合后止于远节指骨基底部,易发生切割伤或肌腱止点的撕脱骨折,损伤后表现为远侧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槌状指”。


  手指伸肌腱的解剖



  指总伸肌腱到达近节指背侧扩张成腱膜,与骨间肌、蚓状肌腱膜密切联系。手指背侧伸肌腱结构包括伸指肌腱(示、小指还有固有伸肌腱)、骨间肌、蚓状肌以及相互交叉的横行纤维,其范围自掌指关节至末节指骨。


  在近节指骨背侧肌腱分为三条腱束,即中央腱束及两条侧腱束,最后在中节指骨基底背侧各腱束融合在一起,止于远节指骨基底部背侧。


  指伸肌腱止点外观


  

  远节指骨及甲床;2. 中节指骨头;3. 中节指骨;4. 近节指骨;5. 指伸肌腱(切断翻转);6. 指伸肌腱止点;7. 指伸肌腱 2 区;8. 指伸肌腱 4 区。图源:DOI:10.13418/j. issn.1001-165x.2019.06.002

  指伸肌腱止点呈长方形,止点宽度与末节指骨宽度相似。

  指伸肌腱止点与甲基质毗邻,有时损伤难以鉴别,易出现甲床、甲基质术中继发损害。与指深屈肌腱相比,指伸肌腱止点很薄,长度大约 3 ~ 4 mm。

  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基底的止点较指深屈肌腱的止点距关节面更近,指伸肌腱易造成累及关节面的闭合性止点撕脱骨折,即锤状指,此外在开放性手指背侧损伤中,伸肌腱断裂也十分常见。

  明确伸肌腱结构对于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断、手术规划以及仿生手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肌腱结构


  

  肌腱是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纤维性结缔组织,主要功能是传递肌肉收缩力至骨骼,驱动关节运动。其结构精密,兼具高强度抗张性与低弹性特性,是人体运动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肌腱的基本组成


  肌腱本体:呈索状或带状,白色、有光泽,质地坚韧,无自主收缩能力,但可承受较大张力。

  腱周组织:包裹肌腱的结缔组织,分为两层:

  腱外膜:外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为肌腱提供营养并固定其位置;

  腱内膜:内层纤细结缔组织,深入肌腱内部,分隔胶原纤维束,减少摩擦。

  腱鞘:部分肌腱(如手足部位)外包的双层管状结构,内层为滑膜层(分泌滑液润滑肌腱),外层为纤维层(形成滑车结构约束肌腱)。

  肌腱的结构是其功能的基础 —— 规则排列的胶原纤维赋予高强度抗张性能,腱周组织与腱鞘保障滑动功能,而血供与神经支配则维持其生理活性。临床中,肌腱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需紧密结合解剖特点,从微观修复到宏观功能重建全面考量,以最大限度恢复其力学传导与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王澍寰. 《手外科学》(第 4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 Cooney WP, et al. Green's Operative Hand Surgery (7th ed.). Elsevier, 2017.

  3. Sharma P, Maffulli N. Tendon injury and repair.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2005.

  4. Kay SP, et al. Extensor tendon injurie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9.


上一篇: 脖子痛,是普通劳损还是颈椎病?一图教你快速判断
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治疗,康复!
咨询热线:028-83233333
公安备案号:51010702001314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16029145号-1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号:川环许A武0277

订阅号

服务号

网站首页| 医院介绍| 患者服务| 专家团队| 医保服务| 来院路线|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